当前位置: 首页 >应用方案 >技术应用 >

CAN总线与Modbus协议区别对比

一、协议概览

EBYTE具有完整的Modbus与CAN系列的设备体系,但是对于选型的用户来说,如何确定自己在工业现场或其他需求的情况下选择适合自己的通信协议设备,却是一个难题。本文,针对EBYTE系列设备选型的基础上,进行CAN与Modbus两种通信协议的区分,旨在进一步让客户选择适合自己所需应用场景的产品。首先,我们先简单的了解一下,CAN与Modbus两种通信协议。

1、CAN总线简介

CAN总线是一种由Bosch公司在1980年代提出的总线型通信协议,其核心是基于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的设计。CAN本身并不包含应用层定义,但可通过如CANopenDeviceNetJ1939等上层协议进行扩展。其设计初衷是用于实时性要求高的嵌入式系统,如汽车电子。

2、Modbus协议简介

Modbus协议则是一种由Modicon公司提出的应用层通信协议。它可以运行在不同的物理层之上,包括串口通信(Modbus RTU/ASCII)和以太网(Modbus TCP)。Modbus协议以其简单性、开放性和通用性广泛应用于PLC、变频器、仪表和SCADA系统之间的通信。

3、协议简介对比

CAN是低层通信协议,Modbus是高层应用协议。

二、物理层与拓扑

1、传输介质与布线

CAN:使用差分双绞线(CAN_H/CAN_L),总线两端需120 Ω终端电阻。

Modbus RTU:通常也是差分双绞线(RS485),在较低速率下可覆盖约1200 m,亦需终端电阻。

Modbus TCP:走标准以太网(Cat5/Cat6),可复用现有网络基础设施。

2、节点数量与网络拓扑

CAN:可支持约110个节点(取决于收发器负载),所有节点平级“对等”接入。

Modbus RTURS485每条总线最多32个设备(取决于负载),采用主从架构。

Modbus TCP:节点数量仅受以太网交换机端口数及网络规模限制。

三、数据链路层与访问机制

1、总线访问控制

CAN:在比特层实现CSMA/CR(载波监听多路访问加碰撞解决),通过标识符ID仲裁,ID值越低优先级越高,实现确定性访问。

Modbus:由主站发起所有通信,轮询各从站并依次收发,通信时延受轮询间隔与设备数量影响。

2、错误检测与处理

CAN:硬件级CRC校验、比特填充检查、应答槽与自动重传,保证帧完整性与可靠性。

Modbus:RTU模式使用CRC16,ASCII模式使用LRC,错误超时与重试逻辑需由应用软件/固件自行实现。

四、帧结构与载荷

1、CAN帧

标识符与优先级:标准帧11位或扩展帧29位ID,用于升序仲裁。

载荷ClassicalCAN最多8 字节;CAN FD最多64 字节。

2、Modbus帧

地址与功能码1 字节设备地址+1 字节功能码+数据+2 字节CRC(RTU)。

载荷长度RTU模式下最多252 字节;TCP模式下受以太网包长限制,可视为“无限制”。

五、速率与距离权衡

CAN:最高1 Mbps(≤40 m);距离越长需降速(如500 m时125 kbps)。

Modbus RTU:常见9600–115200 bps;≤100 kbps时可达约1200 m。

Modbus TCP:可支持100 Mbps或1 Gbps,受以太网硬件限制。

六、场景物联网应用场景

CAN:汽车内部网络、多轴机器人、医疗设备等要求确定性控制场景。

ModbusPLC设备远程I/O模块通讯、SCADA遥测、能源管理与楼宇自动化等场景。

EBYTE具有完整的Modbus与CAN系列的设备体系:

CAN系列设备可参考ECAN系列设备产品,如ECAN-E01,ECAN-W01,ECAN-S01等等。

Modbus系列设备可参考:远程IO系列设备,如M31系列分布式IO模块系列产品,MA01串口IO模块系列产品,温度采集模块ME31系列等远程IO模块产品。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啦,EBYTE人每一天都致力于更好的助力物联化、智能化、自动化的发展,提升资源利用率,更多分布式远程IO模块产品以及相关配置应用资料,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登录我们的亿佰特官网进行了解,还有客服在线答疑哦!


相关阅读:

1、M31系列分布式IO主机扩展模块快速使用教程

2、M31系列LoRa分布式IO的无线电台远程控制应用案例

3、M31系列分布式IO模块与组态王的通信例程

4、M31分布式IO模块与西门子PLC设备Modbus TCP连接例程

5、ME31-XXXA0006无线IO模块应用以及上位机配置教程

点击拨打: 亿佰特官网 4000-330-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