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应用方案 >技术应用 >

边缘计算的原理特点及应用场景

随着物联网(IoT)技术5G通信技术、人工智能(AI)等技术的快速发展,数据的产生速度和数量呈指数级增长。传统的中心化计算模式已经难以满足实时处理和低延迟的需求,因此,边缘计算作为一种新兴的计算架构技术应运而生。

边缘计算的原理

边缘计算是一种分布式计算模型,它将计算和数据存储重新定位到更靠近数据源的位置,同时在网络边缘的设备上进行数据处理、分析从而缩短响应时间并节省带宽。与云计算的中心化模型不同,边缘计算将计算资源分布至靠近数据源的位置,如用户设备、网关和本地服务器。其核心原理如下:

边缘计算

  1. 数据生成源头近处理:边缘计算在数据产生的地点或靠近产生地点的设备上进行预处理,降低数据传输至中心的需求。

  2. 实时计算:通过在边缘节点进行即时处理,可以实现对数据的快速反应,适合需要低延迟的应用场景。

  3. 去中心化架构:边缘计算不依赖于单一的集中式数据中心,而是利用网络边缘的多个节点分散计算任务,提高了系统的弹性和可靠性。

  4. 数据过滤与选择:在边缘节点进行初步的数据过滤,只将重要和需要的数据传输到中心,从而减少带宽消耗和存储需求。

边缘计算的特点

  1. 降低延迟:边缘计算将计算任务推向离数据产生源头更近的地方,大幅度减少了数据传输的延迟,对实时性要求高的应用(如自动驾驶、在线游戏等)尤为重要。

  2. 带宽优化:边缘节点可以对数据进行筛选与压缩,降低上传至云的数据量,进而减轻了网络带宽的负担,提高了带宽利用率。

  3. 增强安全性:数据在本地处理而非全部上传至云,使得敏感信息暴露的风险降到最低,而且边缘计算可以实现本地的安全控制措施。

  4. 提高可靠性:边缘计算的去中心化特性使得整个系统不易受到单点故障的影响,提高了服务的可靠性和可用性。

  5. 支持离线工作:边缘设备可以在网络连接不稳定甚至断开时仍然运行,在许多关键应用中(如智能交通控制)能够继续提供服务。


边缘计算的应用场景

智能制造:在制造业中,通过边缘计算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数据进行实时分析和处理,可以优化生产流程,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智能制造

智慧城市:边缘计算可用于城市基础设施的监控和管理,如交通流量监控、智能路灯控制等,提高城市管理的智能化水平。

智慧城市

自动驾驶:自动驾驶汽车需要实时处理来自多种传感器的数据,以确保安全性和有效性,边缘计算能够提供低延迟的数据处理能力。

自动驾驶

健康监测:在医疗健康领域,边缘计算可用于实时监测患者的生理数据,及时预警并进行处理,从而提高医疗服务的效率和效果。

边缘计算作为一种新兴的计算技术范式,正逐渐成为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支撑。它通过将计算能力推向网络边缘,有效解决了传统云计算在实时性、带宽和安全性等方面的挑战。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场景的不断扩大,边缘计算将在未来信息技术的进程中扮演愈发重要的角色。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啦,EBYTE每一天都致力于更好的助力物联化、智能化、自动化的发展,提升资源利用率,更多边缘计算网关产品和边缘技术技术资料信息,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登录我们的亿佰特官网进行了解,也可以直接拨打400电话咨询技术专员!


相关阅读:

1、浅谈边缘计算网关

2、论边缘计算技术的重要性

3、一文看懂边缘采集原理及边缘计算网关优势

4、什么是边缘计算技术及其物联网应用详解


亿佰特官网 4000-330-990

https://www.wjx.cn/jq/84863372.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