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应用方案 >技术应用 >

无线模块多发一收功能


多发一收通信架构技术解析:从模块协同到物联网协议设计逻辑

在工业传感器集群、环境监测节点组网等场景中,“多个从机向单个主机并发传输”(多发一收)是典型通信需求。这种架构既需保障数据传输效率,又要避免信道冲突——如E22系列LoRa模块的技术设计文档(如下图),为我们揭示了这类协议的核心设计逻辑,更暗含物联网广域协议(如LoRaWAN)的底层协同原理。

多发一收

一、架构拓扑与场景认知

从图示拓扑看,模块A为主机(接收端),B、C、D为从机(发送端)。蓝色箭头表示“模块输出数据”,灰色波纹表示“模块无输出”。核心场景是:多终端(从机)向中心节点(主机)上报数据,如农业大棚内多个温湿度传感器向网关传输、工厂产线多工位设备向中控系统回传状态。

二、核心技术规则的协议学解析

图示中4条规则,对应通信协议从链路寻址到数据封装的全流程约束,其设计逻辑与物联网协议栈深度耦合:

1. 地址唯一性:“数字身份证”的底层保障

规则①要求“每个模块地址必须不同”——这是链路层寻址的基础。类比LoRaWAN协议中,每个终端设备的DevEUI64位唯一标识符)用于网络层路由;工业Modbus协议中,从机地址(1 - 247)用于RS485总线的设备区分。地址唯一性直接解决“谁在说话”的问题,避免数据混淆。

2. 数据帧格式:“信封式”封装的工程智慧

规则②定义“帧头 + 数据长度 + 地址 + 数据”的传输格式,这是典型的链路层数据封装。

3. 多从机容量:信道资源的极限压榨

规则③“最大支持31个从机”,反映介质访问控制(MAC)层的容量设计。在LoRaWAN网络中,单网关可支持万级终端,核心靠ADR(自适应数据速率)信道跳变而图示架构的31台容量,更偏向“小范围、低功耗”场景的轻量化设计——类似蓝牙Mesh组网的子节点容量约束,需在“并发数”与“冲突概率”间找平衡。

4. 十六进制格式:编码效率的工业选择

规则④“必须使用十六进制数据格式",是物理层编码的实用性要协与效率优化的平衡。在工业通信领域,十六进制(Hex)相比ASCIl或二进制有三大核心优势编码密度抗干扰性硬件友好性三个优势。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啦,EBYTE每一天都致力于更好的助力物联化、智能化、自动化的发展,提升资源利用率,更多LoRaWAN网关模组产品及LoRaWAN技术应用资料,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登录我们的亿佰特官网进行了解,也可以直接拨打400电话咨询技术专员!


相关阅读:

1、无线模块多发一收功能的技术演进与应用探索

2、基于433M无线串口模块多发一收解决方案

3、LoRaWAN协议栈:物联网广域连接的神经中枢

4、一文看懂LoRa和LoRaWAN技术原理及优缺点详解


点击拨打: 亿佰特官网 4000-330-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