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装,作为集成电路制造过程中的关键环节,承担着将芯片与外界环境隔离、保护芯片免受物理和化学损害的重任。同时,封装还负责实现芯片与外部电路之间的电气连接,确保芯片能够正常工作。封装技术的发展历程,可以说是集成电路技术进步的一个缩影。
在集成电路发展的早期阶段,封装主要是在半导体晶体管的金属圆形外壳基础上增加外引线数而形成。这种封装方式虽然简单,但引线数受限,且过多引线不利于测试和安装。随着技术的进步,扁平式封装逐渐崭露头角,它通过减少引线数量、优化引线布局,提高了封装的可靠性和可测试性。
进入传统封装阶段(1960~1990年),通孔插装类封装(THP)和表面贴装类封装(SMP)成为主流。这些封装方式主要依靠引线将晶粒与外界建立电气连接。其中,DIP(双列直插封装)和SOP(小外型封装)等封装形式得到了广泛应用。DIP封装的CPU芯片具有两排引脚,可以直接插入具有DIP结构的芯片插座或电路板上进行焊接,这种封装方式适合老的经典型号芯片。
然而,随着集成电路技术的飞速发展,传统封装方式已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于是,先进封装技术应运而生。自1990年代至今,BGA(球型矩阵、球栅阵列)等封装方式逐渐普及。BGA封装通过将芯片倒装在基板上,并利用球形焊点实现电气连接,具有更高的集成度和更小的封装尺寸。此外,LGA(平面网格阵列封装)和PGA(插针网格阵列封装)等封装方式也逐渐应用于高性能计算和服务器领域。
近年来,芯片级和晶圆级封装技术逐渐兴起。芯片级封装强调尺寸更小型化,通过将芯片直接封装在基板上,实现了更高的集成度和更低的成本。而晶圆级封装则是在晶圆上进行封装,然后再切割成单个芯片,这种封装方式可以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
进入21世纪,封装技术迎来了新的发展高峰。2.5D/3D封装、SiP(系统级封装)等先进技术的出现,使得芯片封装朝着高性能、小型化、低成本、高可靠性方向发展。这些先进封装技术不仅提高了芯片的性能和集成度,还降低了功耗和成本,为集成电路产业的持续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总之,封装技术作为集成电路制造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其发展历程见证了集成电路技术的飞速进步。从早期的金属圆形外壳封装到现代的2.5D/3D封装、SiP封装等先进技术,封装技术不断创新和发展,为集成电路产业的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啦,EBYTE每一天都致力于更好的助力物联化、智能化、自动化的发展,提升资源利用率,更多串口服务器、数传电台、lora模块等无线数传模块产品和更多电子元器件电路设计资料,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登录我们的亿佰特官网进行了解,也可以直接拨打400电话咨询技术专员!
相关阅读:
7 X 24 销售服务热线
4000-330-990深圳办事处柯经理:18218726658 无锡办事处刘经理:13558641933
成都总部销售经理:
秦 科(无线模块):18884314654 冯子恒(无线模块):18828049434
蔡友银(无线模块):13882211021 葛宇龙(通信设备):19138800613
胡兵(外贸销售经理):18584911141、 sales06@ebyte.com
业务邮箱:support@cdebyte.com 全国销售投诉电话:19934352316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高新西区西区大道199号B5栋(前台座机:028-61543675)
©© 成都亿佰特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蜀ICP备130193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