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应用方案 >技术应用 >

半导体供应链剥离中国,“妄想”成现实?

供应链剥离中国,“妄想”成现实?

外资频频撤华传言,掀起了“谁会是下一个中国制造”的讨论热潮,是印度?还是越南?恐怕都不会,可以肯定的是,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国依旧会是全球供应链最完整的实体经济。

妄想让供应链脱离中国,美国想得太天真。

5月上旬在华盛顿召开的美国-东盟特别峰会上,拜登在自己的大本营高调接见了东盟8个国家的最高元首和政府首脑,还借这次峰会任命了美国驻东盟大使,填补了自特朗普政府上任以来的职务空缺。之后,美国-欧盟贸易和技术委员会(TTC)于巴黎召开,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和商务部长雷蒙多亲赴法国,就出口控制、供应链安全、技术标准和全球贸易挑战问题方面与欧盟强化了交流,试图强化自身的产业竞争力和技术主导权。

半导体供应链技术


前后两个峰会,美国给出欧盟的一系列战略承诺,可是没少打中国的主意。

从美国到欧洲,从华盛顿到巴黎,从甜蜜话语忽悠到实际利益拉拢,拜登编织了一张巨大的“阴谋”网,试图汇结同盟一起围堵中国。

“脱钩”中国,东盟承接

美国在亚太地区一直动作不断,“印太战略”其实质就是为了拉拢东盟,共同围堵中国。让东盟在中美之间实现“二选一”。

虽然俄乌冲突牵扯了白宫的大部分精力,但也并不能暂停美国撺掇东亚各国“去中国化”的任务,拜登在自家门口亲自“组局”,为的就是推广此次峰会重点签署的“印太经济框架”。

当然,东盟也并非不明白自己只是美国用作大国博弈的棋子,可没糊涂到任由美国摆布。

虽然,目前来看,俄罗斯依旧是美国与欧盟之间利益捆绑的主要敌人,会议主旋律是俄乌冲突,但这并不妨碍它们暗地里捅中国一刀。

TTC会议上提及中国的内容虽然没有俄罗斯多,但只言片语的背后隐含着巨大的信息量。

一是半导体抱团

TTC文件强调了中国在稀土开采和生产方面的主导地位,以及半导体供应链方面存在的潜在威胁。欧盟和美国计划共同建立一个早期的预警系统,目的是预测和提前布局潜在的半导体供应链中断,避免在芯片供给、特别是晶圆代工领域陷入被动。

二是供应链转移

考虑到俄乌冲突和上海疫情封锁对供应链带来的中断威胁,美国建议欧盟诸国重新审视全球供应链的弹性和安全问题。

可以考虑的方案之一,是将部分供应链向印度和东南亚国家转移,以此来减轻对中国和俄罗斯的依赖,这一做法本质上是想脱钩中国,中国公司排除在供应链清单之外。

白宫最担心的是稀土、芯片以及太阳能等关键领域,不能将稀土等高度依赖进口的重要资源掌控在中国手里,让中国有辖制美国的可能。拜登奉劝同盟不要将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多元化布局才是未来几年的主旋律。

供应链


供应链剥离是个伪命题

虽然受疫情影响,上海封控让更多人开始重新审视全球供应链问题,关注到重塑供应链格局的可能性,特别是将供应链从中国转移的话题讨论尤为火热。

事实上,中国还是握着供应链方面的绝对“底牌”,这样的优势不会因疫情封锁或俄乌冲突转为被动。

一方面,东盟对中国的供应链替代确实存在,而上海这轮封锁对东南亚的影响远超过去。简单举个数据,因为奥密克戎肆虐,我国4月份的出口较上一年仅增长了4%,但越南的出口量却因此同比增长了30%,足见疫情对产业链替代的直接影响。

另一方面,哪怕是在疫情压顶且复工复产极为艰难的当下,脱钩中国依旧是个伪命题。

我国的优势已不再是昔日单维度的劳动力成本,中国不再是承接劳动密集型的低附加值业务,更多的是高价值链的研发和技术知识密集型业务,中国依靠数十年建立起的供应链“护城墙”也持续催化出新的商业优势和创新模式,只要这种迭代不间断,外资很难在东盟找到同等成熟度和业务匹配度的第二据点。

而东南亚,作为新的生产中心,承接的大多是从中国剥离的低端组装业务,属于最简单的零件生产和组装。目前看来,东南亚国家中只有越南、马来西亚、新加坡等部分国家能够承载一定体量的供应链替代。

日渐崛起的中国被美国视作当前最大的威胁,白宫妄想联手东盟遏制中国,还是想得太天真了。

https://www.wjx.cn/jq/84863372.aspx